欢迎光临!金坛区河滨小学

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5/4/16 11:07:27阅读数:320作者:徐永婷


        以“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为例,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了梯度分明的三组作业。A组作业聚焦基础巩固,题目中条件清晰直白,学生通过简单套用“假设法”,就能轻松求解鸡兔数量,夯实对该方法的初步应用。B组作业难度有所进阶,条件表述更具隐蔽性,学生需要对“假设法”有更深入理解,才能灵活应对,进一步强化解题技能。C组作业极具挑战性,不仅融入多种知识综合考查,还设置复杂情境,考验学生能否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假设法”及其他数学思维攻克难题。学生可依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既保障基础薄弱学生能巩固知识,又激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自我,激活学习动力。
        再如“倍的认识”这一课程,教师创新性地将作业划分为口头、实践、书面三种模式。口头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向家长清晰阐述课堂所学“倍”的知识,家长签字确认,锻炼学生知识表达与总结能力。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探寻“倍的认识”实例,如观察家中水果数量倍数关系等,在课堂上分享,极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书面作业则着重巩固“倍”的概念,规范学生书面解题与书写格式。这种多模式分层作业,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彰显人文关怀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

上一篇:双减背景下数学分层练习的探索研究
下一篇: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