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中心>>课题管理>>备案课题>>双减背景下数学分层练习的探索研究>>理论学习>>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25/3/4 11:21:40阅读数:330作者:徐永婷
目标:掌握基本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题目示例:
直接计算:15-8=( ),12-5=( )。
填一填:13-( )=7,( )-6=9。
画图列式:用小棒图表示 14-6 的计算过程。
评价标准:正确率达 80% 以上,能复述计算步骤。
目标:灵活运用算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题目示例:
对比计算:16-7=( ),17-6=( ),比较异同。
应用题:树上有 12 只鸟,飞走了 5 只,还剩多少只?
思维填空:( )-( )=8(至少写出 3 种答案)。
评价标准:正确率达 90%,能解释解题思路。
目标:发展逆向思维和创新能力。
题目示例:
填数游戏: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等式成立:14-□=□+3。
开放应用题:妈妈买了 18 个苹果,分给小明和小红,小明比小红多 2 个,两人各分到几个?
数学故事:用 “17-9” 编一个生活场景,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评价标准:答案多样化,能清晰表达逻辑推理过程。
动态分层:根据单元前测成绩和课堂表现,将学生分为 C、B、A 三层,允许学生根据学习进度自主调整层次。
自主选择:每课时提供 “基础套餐”“能力套餐”“挑战套餐”,学生可任选 1-2 个套餐完成。
差异化指导:
C 层学生:重点辅导计算方法,通过实物操作强化理解。
B 层学生:引导分析问题本质,鼓励一题多解。
A 层学生:提供拓展资源(如数学绘本、趣味题卡),培养批判性思维。
多元评价:
过程性评价:记录课堂参与度、错题订正情况。
终结性评价:分层命题测试,如 C 层侧重计算,A 层侧重综合应用。
激励机制:设立 “进步之星”“解题达人” 等荣誉,定期展示优秀作业。
学习兴趣提升:C 层学生因作业难度适配,错误率下降 40%,课堂参与积极性显著提高。
能力差异化发展:A 层学生在区数学竞赛中获奖率达 30%,B 层学生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提升 25%。
家校反馈良好:家长普遍反映孩子作业压力减轻,学习自信心增强。
动态调整机制:需更频繁地评估学生层次,避免 “标签化”。
资源优化:增加跨学科融合题目(如结合美术设计 “减法主题画”),提升趣味性。
评价细化:针对 A 层学生增设 “创新分”,鼓励独特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