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坛区河滨小学

教好红色经典 , 感悟红色精神

发布时间:2024/11/28 9:45:30阅读数:890作者:潘爽爽


   在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民族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彰显出来,我国的 革命文化亟需传承和发扬,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需要加大力度,中学语文教 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红色经典作品的特点,帮助学生 树立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  历史场景  个体体验  红色经典

 

在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民族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彰显出来,我国的革命文化亟需传承和发扬,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需要加大力度,中学语文教学在这方面有学科特点优势。同时,“红色经典”作品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路径。红色经典教育要承担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离不开语文教学的本色。红色经典专题教学符合当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唤醒学生对我国近现代革命历史的记忆,引领教师和学生铭记我国的革命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拉进学生和课文的距离

红色经典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使学生和文本之间很难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借助有关的背景资料架构起理解文本的桥梁。当然语文教材提供了单元导读、预习提示、插图、注释等帮助阅读的材料,但是却缺少文本有关丰富的历史背景,容易导致学生因为对这部分知识比较陌生而 失去阅读的兴趣。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适当地通过多媒  体课件或者口头叙述文本的有关历史背景,或者通过 一些电影作品的片段为学生还原当时的场景,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拉进学 生和文本的距离,甚而消除学生和时代的距离感,促进学生和作者所创作的文章产生一定的共鸣。虽然避 免不了程序化的一些弊端,但是对于红色经典这一文 本的教学,为学生介绍历史背景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融 入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如果感 觉时间较少,就需要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在课下查阅 文章的时代背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里 特别谈一下如何给学生立体化的感受。和一些简单的 文字对比,立体的画面更直接、更形象。对这样的课文, 真实的图片和视频片段在渲染历史情境方面更有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它以独特的魅力承载着革命战争特殊 的历史记忆。例如《红星照耀中国》这篇课文,在找 寻背景材料的时候就比较容易找到一些摄影作品,搜 集到的一些资料确保了事件的真实性,对学生会产生 很大的视觉冲击。要善于利用那些历史镜头,把历史 镜头和静态的图片有机结合,呈现出人物和革命事件 的立体化,学生的视觉冲击力就会大大加强,学习的 兴趣也会增加,学生对这段历史和文学作品就会产生 丰富的感性认知。此外我们要善于运用课文中的插图 部分帮助我们实施教学。这些插图大都表现的是作者 的一些信息或者文本的一些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利用  好了就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和时代背景之间的距离感, 但是这些插图往往存在一定的间接性,就需要在学习  的时候借助一些画面去促进学生的理解。最后谈谈音 乐对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情感共鸣的作用。红色经典作品大多是描写战争的一些场面,描绘了一些革命 者肢体和精神方面的浴血奋战的镜头,充分展现了革 命者的不怕牺牲大无畏的精神,在文字的背后也渗透 着丰富的爱国情调。对于那些宏观的叙述学生深入不下去,只能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学生很难从字面上获 得有效的情感震撼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适当播放和“红色经典”情感基调相吻合的音乐来渲染气氛,帮助教学情境的深化,从听觉上引起情感的共鸣,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形成自己对红色经典革命历史的独特记忆。在红色经典教学中,不论 是认知层面、视觉层面还是听觉层面去教学,都是一种教学的工具和途径,是对红色经典教学的一种有力补充,不能过分依赖而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二、构建个性体验,培养家国情怀

红色经典作品本身就从不同的方面表现出了当今社会的一些价值观,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些红色经典作品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载 体,更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红色经典作品承担着传承革命文化,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 界观和价值观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使命,我们的红色经典作品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要正确把握红色的价值,筑牢红色基因、渗透红色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首先要让我们的学生永远的记住我国的近现代史,在学习中传承红色经典。我国的红色基因很早就开始展现,在五四运动时期主要表现为革命志士寻求祖国的出路奔波呐喊,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志士是为了保家卫国赴汤蹈火呐喊,在解放战争时期表现为解放劳苦大众而出生入死。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党提出要“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的时代要求,这也是语文教材选择这些文章的原因所在。在教学的时候,不仅要立足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美丽,还要重温文字深处所散发出来的革命精神,不断从文本中获取情  感的熏陶,从而实现灵魂升华的目的。例如《黄河颂》主要描写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呐喊,在教学的回收要引导学生的个性体验,构建起有关的情景体验和活动体验,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目的。其次要聚焦人物的言行,抒发家国情怀。初中七年级下册教材专门设置了“家国情怀”的单元主题学习,目的是借助革命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邓稼先》和《说和做——记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等文,学生可以从《邓稼先》这篇文章了解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报国之志,学习科学家爱国的真挚情感。根据课 本的要求在积累拓展的阅读环节搜集相关革命人物的事迹,了解这些人物的言行,在汇注信息中汲取他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借助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通过学习红色经典,树立起正确三观的目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好红色经典,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把握好红色经典的学习方法,学生的阅读水平就会得到提高,核心素养也会得 到提升。


 






 



上一篇:让“红色”成为学生成长的生命底色
下一篇:红色经典课文《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