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中心>>课题管理>>省级课题>>小学语文红色经典主题阅读教学研究>>理论学习>>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24/5/14 9:00:03阅读数:848作者:潘爽爽
理论前沿 Zhuanjia luntan
“ 红色经典”课文教学谈
◎ 特级教师 周一贯
在今天,“红色经典”课文 的教学应当如何引领学生在传 统与当代的交叉点上融洽汇 聚, 与时俱进地从历史记录和 英雄故事中汲取正义的力量, 无疑是一个应当深受关注的问 题。笔者认为, 以下几个方面的 关系处理和分寸把握, 尤其应 当引起我们的思索。
一、避免机械说教
“ 红色经典 ”课文体现了
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 。作为主 流 文 化 的 核 心 元 素 无 疑 会 具 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浓重的当 代意识和鲜明的时代主旋律 。 这当然是必须强化和坚守的 。 它 的 思 想 教 育 作 用 以 及 行 为 规 范 作 用 是 毋 庸 置 疑 的 。 但 是 , 在“红色经典 ”课文 的教学 中, 这种教 育功 能要在情感 的 熏陶中、精神的感染中自然达 到 , 要 通 过“ 以 情 感 人 ”体 现 “ 以理服人 ”,而决不是靠僵化 的 说 教 或 贴 上 一 些 空 洞 的 政 治标签来实现 。在“红色经典” 课文 的教学 中 , 我们 既要 弘扬 它丰 富 的 思想 内涵, 又不可犯 简单的机械说教的错误 。教学 实践证 明, 教师 只有充分抓住 这类课文 的语 言, 充分激扬其 内在 的情感力量, 才 能有效地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位教 师在教学 《手术台就是阵地》 一课 时 , 抓住学生关于 白求 恩
2008.7 4 小学语文教学
(c)1994-202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是“客 人 ”还 是“ 自 己 人 ”的 争 论 , 作 了 生 动 的 引 导 , 实 现 了 以情感熏陶为基础的工具性 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生 : 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 们的客人? 他为什么说“我不是 你们的客人”?
师 : 是啊! 这到底是怎么一 回事? 你提得很有道理, 值得讨 论讨论。
生 : 白求恩当然是我们 的 客人, 因为他是加拿大人, 是来 帮我们抗日的。
生 : 他不是我们的客人, 因 为他不是我们请来的, 是自愿 来的。
生 : 不是请来的也是客人。 昨天晚上, 我们家正在吃饭, 小 李阿姨来了, 妈妈说 :“客人来 了, 倒茶! ”我们没请小李阿姨, 妈妈照样称她是客人。
生 : 白求恩刚来时是客人, 来久了, 参加八路军就不是客 人了。
师 : 说他不是客人, 那他是 什么人?
生 : 是自己人呗!
生 : 是一家人!
师 : 对, 他跟谁是一家人?
生 : 他跟八路军是一家人。
生 : 他跟中国人民是一家 人, 所以他说“我不是你们的客 人”。
师 : 讲得真好。他是把中国 人民的解放事业—
生 : 看成自己的事业。
师 : 好, 你们能说说课文中 哪些地方最生动地说明了他把 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了自 己的事业吗?
于是, 争论在强烈的情感 氛围中很快进入到研读课文的 交流阶段, 使研读取得了很好
的效果。
二、慎用课堂表演
课堂表演是很多教师比较 喜 爱 的一种 阅读教学形式, 这 不是没有道理的 。 因为小学语 文课本中很多课文是适合儿童 阅读的文学作品, 有鲜明的人 物形象和适合表演的具体情 节 。特别是一些童话故事和儿 童故事, 更能够引起儿童的表 演兴趣, 并且能够在表演过程 中深化对课文的解读和体验。 然而, 在“红色经典 ”课文 的教 学中却要慎用表演法 。应当看 到, 这类课文与今天小学生的 时空距离毕竟比较遥远, 作品 的时代背景、人物的角色特征 和情感世界, 都是今天的学生 较难把握的, 又如何谈得上表 演。
如教 学 《小英雄 雨来》一 课, 教师抓住课文的第四部分, 雨来与日本鬼子面对面斗争的 场面, 组织学生作课堂表演。一 位学生演雨来, 一位学生演日 寇的扁鼻子军官, 另两位学生 演两个日本鬼子 。演雨来的学 生有点儿紧张, 放不开, 而演扁 鼻子军官的学生却大显身手, 夸张的表情、大幅度的动作, 特 别是学得不三不 四 的 日本腔, 再加上 自 己 的“创作 ”, 逗得全 班同学哈哈大笑, 连老师也被 逗乐了 。这样的表演完全破坏 了课文本应该有的情感基调, 不但丝毫体现不出雨来的机智 勇敢, 反而被鬼子军 官“打 ”得 连大气也不敢出, 变成了“可怜 的羔羊”。课堂表演变成了一场 适得其反的“闹剧”。
应当看到, 教师引导学生 阅读“红色经典 ”课文, 不是可
· 以
史场面的, 它要求能准确地理 解作品的精神内涵, 必须具有 历史意识、 当代意识和审美意 识。显然, 这对儿童来说是难以 达到的 。 因而, 不当的学生表 演, 就很容 易让“红色经典 ”课 文的灵魂和精髓变味走样 。这 是必须警惕的。
三、严防戏说搞笑
对“红色经典”课文 的解 读, 我们当然不能完全忽视了 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生存状 态, 但必须坚守这类课文的精 神价值和审美理想, 并且让两 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尽管现代 哲学解释学认为文本的意义不 是固定不变的既有之物, 而是 读者在解读过程中不断生成 的 。但解读的这种个性化特点 不能完全无视课文的前提性和 规定性, 把解读视为永无结论 的活动, 飘忽不定而了无终期。 特别在当今“大话”“戏说”“水 煮”历史经典几乎成为时尚的 情况下, 滥用“搞笑 ”“调侃 ”的 不严肃态度与“流行 ”相捆绑, 给学生以不健康的影响, 也很 可能渗入到“红色经典”课文的 阅读之中, 这是我们不能不注 意的倾向。
一位教师在教学《再见了, 亲人》 一课时, 在深读课文之 后, 教师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的最后三小节 :
再见了, 亲人! 再见了, 亲 爱的土地!
列车呀, 请慢一点儿开, 让 我们再看一 眼朝鲜 的亲人 , 让 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 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 亲人! 我们的心永
小学语文教学 5 2008.7
(c)1994-202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理论前沿 Zhuanjia luntan
远跟你们在一起。
显然,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 的结尾 。它饱含着志愿军战士 对朝鲜人民血肉相连的深厚 情谊 。教师在这里引领大家有 感情地齐读 , 是可 以把课堂气 氛进一步推向高潮的 。第一遍 齐读, 在教师觉得还不太满 意 的 情 况 下 , 让 大 家 再 读 第 二 遍 。 这 时, 一个学生却 高声地 读 成 了“再 见 了 , 亲 爱 的 ”, 引 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原本严 肃、深沉、激情飞扬的课堂氛 围 , 在 一 句 搞 笑 声 中 , 顷 刻 间 荡然无存。
四、不可性质错位
“红色经典”课文因其时代 背景的特殊性, 一般会具有相 当丰富的课程资源, 教师在教 学中适度开拓这些相关资源, 作些合理的延伸, 不仅有助于 学生读懂课文, 感受情意, 而且 可以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 。但 是, 这种延伸拓展必须与课文 密切对口 。如果只是为了追求 新奇和丰富, 把与课文指向不 相干 的 资料作为拓展 内容, 不 仅是画蛇添足, 而且可能会因 性质错位而造成认识紊乱, 严 重影响教育效果。
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深读 《劳动 的开端》一课 时, 在简短 的复习回顾之后, 要求学生用 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劳 动的开端》 给自己留下的深刻 印象。在教师的主导下, 选用了 “ 艰难 ”一词, 但没有讨论为什 么用这一词语最合适, 为什么 用有些词语不合适。于是, 深读 探 究就 以“艰难 ”为主线展开, 只是找一些体现“艰难”的关键 词句来解读课文, 凸显吴运铎
勇于吃苦的劳动态度 。在深读 结束之后, 教师又作了延伸拓 展, 出示了两段话 : 一段是介绍 吴运铎在 1938 年 筹 办 兵 工 厂 时的艰辛劳动, 另一段是介绍 1940 年 吴 运 铎 在 兵 工 厂 为 创 制兵器如何废寝忘食 。这就带 来了曲解课文主旨的后果。《劳 动的开端》 反映的是旧社会穷 人孩子遭受的苦难, 这样的劳 动是对不该承担这种劳动的孩 子的奴役和摧残 。这与教师拓 展的吴运铎在参军以后的神圣 劳动, 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两种 劳动, 又如何 能与“艰难 ”连在 一起? 由此可见发生在不同时 代的同一类事件, 其性质可能 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能混为一 谈。 五、警惕言语架空 “红色经典”课文以其感人 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情节, 给人 以强大的冲击力。因此, 在这类 课文的教学中, 师生往往会十 分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并被深深地吸引, 却容易忽略 对课文言语形式的品赏, 淡化 语文课“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 言文字”之本色本真。在课堂教 学中, 教师应努力寻求“红色经 典”课文的言语形式与内在的 强大精神力量 的密切结合 , 体 现当代的审美需求, 能使学生 在品赏言语中获得审美的超越 性, 既能立足于课文中现实的 人物和情节, 又能从现实的情 节中升华, 获得人格和心灵的 激荡与净化。 | 《黄继光》 这篇课文的最 后一段, 有一组句子 :“他感到 指导 员在望着他, 战友们在望 着他, 朝鲜人 民在望着他 。黄 继光又站起来了! ”一位教师 在 教 学 时 抓 住 学 生 的 朗 读 声 由小到大、感情越来越强烈这 一 点 , 问 学 生 :“这 里 有 三 个 ‘望着他 ’,为什么你们会越读 声 音 越 高 亢 , 感 情 越 读 越 强 烈? ”有 的学生说 :“我 明 白这 句话 的意 思, 作者这样写三个 ‘望着他’, 意 思不是并列 的, 而 是 范 围 一 个 比 一 个 大 ,‘ 指 导员’ 只是一个人,‘战友们’ 是一个集体,‘朝鲜人 民 ’有很 多 。所 以, 应 当越读感情越 强 烈 。 ”有 的学生说 :“不仅是范 围一个 比一个大, 黄继光感 到 肩上的责任也一个比一个重, 不仅是指导 员, 也不仅是 战友 们, 更有全体朝鲜人民 。 ”还有 学生说 :“因为有 了三个‘望着 他 ’, 所 以黄继光 ‘ 又站起来 了 ’。这个‘又 ’告诉我们黄继 光 已身负重伤, 倒下去 了‘又’ 站起来 。他感到时间越来越紧 迫, 但三个‘望着他 ’使他扑 向 敌 人 碉 堡 的 勇 气 也 不 断 增 强 了 。 ”显然, 课文中的这组排比 句势如雷霆万钧, 层层深入地 揭示了英雄临危不惧、舍身取 义 的 内 心世界, 具有强大 的感 染力 。教师若不抓住这样的语 言形式, 引导学生去细细 品 味 其 中丰厚 的情感 内涵, 这样 的 故 事 情 节 难 免 也 只 是 缺 血 少 钙 的一个苍 白躯壳, 更谈不上 具有什么审美的超越力了。 |
! 作者单位 浙江绍兴市和畅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
责编 李少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