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中心>>课题管理>>省级课题>>小学语文红色经典主题阅读教学研究>>理论学习>>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24/5/13 14:32:06阅读数:2080作者:潘爽爽
★小学的文教学 一
抓住“灯火” 突破难点 ——《八角楼上》教学设计
● 高 志 平 ● | ||
怎样引导儿童在明白“星星之火”的字面含义 的基础上,弄模它的象征意义,从对事物的外部感 性认识进入到事物内部的理性认识,是看图学文 《八角楼上》的教学难点所在。教学中如果自始至 经把儿童的注意力引向“灯火”,从“灯火”导入,围 绕“灯火”设疑,图文对照,引导思考,这一难点就 可迎刃而解。 一、从图入手,激发学生对“灯火”的兴趣。 出示《八角楼上》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后回 答: 1.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概括说出这幅图的意 思?(毛主席在油灯下写文章) 3.出示油灯,点着火。待学生观察片刻,灯火 行将熄灭时,边拨灯芯边提问: (1)这种油灯亮不亮,如果老师不拨一下灯 |
这“灯火”会不会熄灭? (2)(教者手指图的右上角画题)这油灯的“灯 火”既不亮,又易熄灭,那么,画家为什么称它为 “不灭的明灯”呢?(不要求回答。) 如此设疑,能激活思维,引发学生对“灯火”产 生兴趣,激起探究的欲望。 二、从图到文,围绕“灯火”探究问题。 1.“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毛主席住的“八角 楼上的灯就亮了”说明了什么?(说明毛主席天天 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 2.主席工作这样紧张,又在“寒多腊月的深 夜”,油灯里为什么不多添几根灯芯?(因这是“在 井岗山艰苦斗争的年代”) 学生回答后,教师充满感情地讲述: 1927年,毛主席率颌工农红军来到井岗山,创 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 据”的星星之火。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岗山根据地进 行“联合围剿”,实行经济封锁,妄图困死、饿死工 农红军。由于用油非常紧张,当时规定,连以上于 部夜间学习、开会可以用三根灯芯点灯。可是毛主 席为了节约用油,经常只点一根灯芯进行工作,条 件异常艰苦。你们还从图上哪些地方可看出条件 艰苦? 3.毛主席在艰苦的条件下,“在这盏清油灯 下”写了哪些“光辉著作”?为什么说这些著作“指 明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解决这一问题,可先让学生看事先放大了的 在图右上角的小字: 毛主席当年在井岗山艰苦的寒庙里,在一根 灯芯的小油灯下,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 能够存在?》及《井岗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字字 | |
芯 , |
句句闪耀着真理的光芒,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 道路。 然后讲解:这些光辉著作总结了武装斗争的 经验,从理论上说明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的可 能性和必要性,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找到了唯一 正确的途径——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娥 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政权,指引着中国革命从 胜利走向胜利。 三、图文结合,启发诱导,弄懂“星星之火”的 象征意义。 1.出示小黑板,指导朗读: 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 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 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了也没觉察到。 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①句中的“星星之火”指什么“火”?(灯火) ②什么叫“凝视”,什么叫“沉思”? 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毛主席凝视星 星之火,陷入“沉思”的神态? (主席上身向前倾斜,用棒轻拨灯芯的左手 抬在那里没有放下,握着毛笔的右手停止了写 作,注视着红色的星星之火,披在身上的毯子滑 落到腰间也没有发觉。) ④想一想,毛主席看到这“星星之火”,他可 能联想起什么?接下来他又可能写些什么? (可能会联想起:从全国范围来看,在井岗山 点燃的武装斗争之火,就好象是这“星星之火”。 中国的一句老话说得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只要在广阔的农村到处点起这“星星之火”,定会 燃烧成漫天大火,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必将在这革 命烈火中得到新生;可能写下的与此大致相同。) ⑤课文中的“星星之火”除指“灯火”以外,还 暗指什么?(毛主席点燃的井岗山革命斗争之火) ⑥再想一想,画家为什么要以“不灭的明灯” 为题呢?(借“灯火”歌颂毛主席点燃的井冈山革 命斗争的星星之火及其写下的光辉著作象“明 灯”一样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⑦ 那么,为什么课文不以“不灭的明灯”为 题,而以《八角楼上》为题呢?(课文是以事情发生 的地点命题的,画家是从事物的象征意义考虑 的,前一种通俗易懂,容易为我们接受,颌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