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坛区河滨小学

当前位置:文章中心>>课题管理>>区级课题>>阅览文章

开题申报评审书

发布时间:2023/12/23 16:10:29阅读数:985作者:许福兰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基于“角落课程”乐观品格培养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向:                 德育研究                 

        课题主持人:          郑彩霞          

所在单位        金坛区河滨小学         

申报日期           2021.6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O二一年三月

填报说明

 

1.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除招标课题、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

2.填写前,请先认真阅读《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南》。

3.“研究方向”栏按“课题指南”中“选题与领域”的分类填写,如选题隶属于“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2”,如选题隶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5”,其它类别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研究方向栏填写“自选课题”。“课题主持人”不得超过两人。

4.《申报评审书》栏目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申报评审书》“三、四、五”三个栏目需保持在同一页面内。

5.《申报评审书》一律用A4纸打印或复印,一式三份,左侧装订成册。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邮编:213001

电话:0519-86696829,86699812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不超过2人)

 (1)

袁双龙

 

出生

年月

1976 年 8 月

行政职务

副校长

专业技

术职称

中小学

高级教师

研究专长

教育管理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金坛区河滨小学

手机(必填)

13921009665

E-mail(必填)

185553732@qq.com

 

(2)

郑彩霞

 

出生

年月

1981年 8 月

行政职务

德育处主任

专业技

术职称

  中小学

 一级教师

研究专长

学生管理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金坛区河滨小学

手机(必填)

13585412060

E-mail(必填)

327704834@qq.com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金坛区河滨小学

中小学一级

教育管理

协助管理

姚银花

金坛区河滨小学

中小学一级

班级管理

具体研究

 

金坛区河滨小学

中小学一级

班级管理

具体研究

蒋俊凤

金坛区河滨小学

中小学高级

班级管理

具体研究

许福兰

金坛区河滨小学

中小学高级

班级管理

具体研究

吉小芳

金坛区河滨小学

中小学一级

班级管理

具体研究

郭兰珍

金坛区河滨小学

中小学一级

班级管理

具体研究

 

金坛区河滨小学

中小学二级

学生管理

资料收集

 

金坛区河滨小学

中小学二级

学生管理

过程落实

高雅婧

金坛区河滨小学

中小学一级

学生管理

过程落实

课题主持人“十三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课题名称

立项部门

立项时间

任务分工

完成情况

《信息技术教学多维度目标达成行动研究》

江苏省规划办

2012.6

子课题组长

结题

《信息技术支持下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校本研究》

常州市教科院

2013.4

组长

结题

微队课背景下少先队员自主活动开展及其有效性研究》

规划办

2015.2

主要成员

结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体验作文整合的实践研究》

金坛立项

2011.3

组长

结题






作(限填10篇)

论文或著作名称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或出版时间

龙芯电脑互动教学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1.12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多维度目标达成的策略

《中小学教育》

2012.3

从存在形式看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价值定位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8

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富教师成长内容

《常州教师教育》

2014.10

开启微队课模式

《常州教师教育》

2016.6

我和少先队名师工作室有个约会

金坛教育研究》

2016.3

立足文本,“趣”释

常州教师教育》

2012.10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角落课程。角落是房屋等两墙交接处之一隅,也指某一地方,处所。角落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喜欢活动的场所。角落课程以校园、班级、楼道、亭台等角落为平台,由儿童自主开发设计,通过环境布置、才艺表演、作品展示、故事讲述等为创意方式实施的微型课程。“角落课程”反对脱离学生兴趣和生活实际的纯粹概念化学习,主张“在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展示”“在探究中发现”,达到以“角”化人的育人效果。

2.乐观品格培养。乐观是遍观世上人、事、物,皆觉快而自足的持久性心境。是个人对未来事件的积极期望,相信事件的好结果更可能发生,表现为一种积极的解释风格。培养学生乐观品格,张扬其个性,让学生勤于思考、勇于表达、善于合作、乐于展示,在成长中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时代新人培养的需求

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怎样培养人”的高度对教育做了深刻论述,指出“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乐观向上,一直是习总书记倡导的人生态度,习总书记的讲话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成为新时代“新德育”的基础。

2.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进入城市打工,外来务工人员也逐渐增多,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也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加上家长给予孩子学业成绩的高期待,有的孩子会表现出内心封闭、自卑懦弱、缺乏交流主动性等情况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乐观向上的品格,已经成为学校一个非常现实且迫切需要解决的德育问题。

3.校本课程创新的需要

国家督学成尚荣认为,角落课程是儿童自己的课程。他倡导一种理念,那就是让儿童开发发自内心喜欢的、真正属于自己的课程。通过角落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有效促进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角落是儿童喜欢的地方,角落是儿童的世界,角落是童心烂漫的地方,角落才有属于儿童自己的创造。角落课程能更好的张扬儿童个性,角落课程的实施能让儿童变得更加乐观向上,让儿童的生命成长变得更加美好。

4.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

我校一直以来努力建设“五美课程”,在实施“五美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明确了河滨小学学生的发展目标,但是,我们发现学校课程总是有一些“角落”,而这些“角落”往往是小学生喜欢逃往之地,成为“遗忘的角落”;因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校本课程,根据学校的实际,努力建设“角落课程”,是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三)研究目标

1.构建“角落课程”的核心内容

以校园角落课程为载体,创新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构建“角落课程”的核心内容。

2.构建“角落课程”的有效范式

探索儿童开发课程的新样态、丰富立德树人的德育课程新范式。

3.构建“角落课程”的资源平台

学生要在“角落课程”的创建中,不断丰富课程的资源平台,当学生需要教师、家长或社会力量丰富课程内容时,成人需提供所有的帮助,以此建成课程丰富的资源平台。

4.促进学生教师全面发展

基于“角落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品格培养与塑造,发现并保持小学生的“乐观”品性,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奠基;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用“角落课程”补充、丰富学校课程,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1.虚实相生:营造“角落课程”的人文环境

环境对于课程实施、对于学生教育极端重要,努力营造干净整齐、积极进取、师生和谐、家校合作、社区共育的育人环境是有效实施各种课程的基础。校园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也是师生交往、生生交流的空间。校园里的建筑设施、树木花草、亭台楼阁、雕塑景观等都是教育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优化校园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育人功能。

我校作为“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学校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占地22000㎡,建筑面积13000㎡,绿地面积10500㎡,绿化率达48.3﹪。建有200米塑胶运动场,教学区、休闲区、活动区相对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小桥流水、亭台楼榭相映成趣,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融为一体,为角落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点面结合:建设“角落课程”的多边框架

“角落课程”设施建设,我们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框架设计,编制覆盖全校、井然有序的课程体系。

1)六个维度的环境课程

我们以角落为载体、角落文化为主题,着力建设以探寻理念之根、五美之源的课程。六个维度包括:一馆(“角落文化”主题馆)、二亭(校园东北角的亭子)、三园(四幢楼间的春华秋实园)四廊(三幢楼间各层长廊)、五道(教学区主要楼道)、六墙(教室外的墙面)等特色环境,让学校每个角落都成为一个可供、可助学生不断涵养、不断创生的美好场域。我们还将结合学生的建议加强对现有的一些特色“角落”的二度开发,不断提升和完善其文化内涵。

在校园网开辟“角落文化”主题网,分别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以海量的数字信息呈现学生开展活动的特色课程资源;打造“好品格”培养工程公众号和美篇平台;学校物态环境中设置二维码,延伸学习空间,扩大文化场域。建立以图片、作品、视频为主的学生、教师、家长参与好品格培养工程的主题活动档案,实现资源共享,记录成长历程。

2)五个重点的主题课程

区角读书课程:手捧书籍,就是手捧希望;开卷读书,就是打开世界之窗。过道里和楼道下的读书角是学生最爱的场所。学校将对各教学大楼的过道和楼道角落进行升级改造,购置适合放角落的书架和五彩凳,使读书角成为一触手可及的且不断更新的全开放全自主图书馆,无人管理、诚信借还,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进行“读书交流会”,形成一个个爱读书的共同体,让书香溢满整个校园。

  石刻园地课程:书法艺术是一盏艺海中的明灯,不停地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它能陶冶情操,提升品格。作为“江苏省书法特色示范学校”、“常州市艺术特色学校”,在金坛区、常州市,甚至省内都有一定的美度誉。周德藩、居丽琴等文化名人都为学校题过词。我们将让书法特色教育沁入到每个孩子的心间,打上优秀品格的人生烙印。我们将把学生的书法作品刻在花坛里的石头上,让学生的作品在校园一角永久保存,同时让小作者介绍自己的练习书法的经历,做学习的榜样,从而获得自豪感。

星光大道课程:学校以“每月争百星”活动为学校德育品牌,学校“星光大道”曾获常州市“我最得意的校园文化一角”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案例三等奖。我们将在原有基础上对“星光大道”进行美化、亮化,定期在这里开展工作坊活动,让“星光大道”照亮了他们前行的目标,让课程润泽每个孩子追梦的心灵。

气象监测课程:在校园的东北角,建成了价值10万元的自动气象播报站,“小荷气象站”是江苏省“科学工作室”。我们将在气象站区域,再进行设计规划,扩大面积,形成科技园、生物园,让学生在校园一角就可以开展实践探究,让校园的角落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一片科学乐园。

心理教育课程:学生健康心理对品格形成极其重要,学校可以专门为学生留有空间(校园西北角),作为学生自由涂鸦创作和自由活动的区域,这样学生可以在此“角落”自由发挥,自由宣泄,显示独特的文化,使校园环境体现时代气息。

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砖一墙,每个角落,都在潜移默化中成就学生的高尚品格、典雅气质、家国情怀,实现育人目标。角落课程指向在角,关键在,突破在课程,目的在育人,致力于从环境——文化——教育——课程——深度学习的不断探求和生成。   

3.稳步推进:构建“角落课程”的有效范式

“角落课程”有效范式的建设“三步走”:第一步文献研究与理性思考;第二步建立工作坊;第三步自主合作,搭建平台。

第一,深入思考。角落课程可以丰富课程结构,为课程世界里抹上了一道独特的色彩。角落课程要做成孩子们独立的课程,不应以成人为基准,更不能由老师去布置主题,那样就偏离了我们的主旨方向。学习大量文献资料,基于儿童立场,我们认为,角落课程应让儿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主体。可是,那样的话,就面临许多问题:角落课程到底要给学生什么?是展示的舞台、思考的平台,还是合作的工作台?中午的时间是否可以把角落全部开放,让孩子为角落做主?学生的思想天马行空,有的主题我们也不擅长,怎么办?

第二,建工作坊。起初,由年级辅导员协调、组织、统筹本年级角落课程,随后,教师逐渐淡出角落课程的舞台,真正成为儿童课程的幕后支持者。“角落课程”工作坊工作人员全部由学生担任,负责角落课程的申报、宣传、实施、评价。

确定主题:在辅导老师的组织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确定主题。

组建团队:工作坊可以由学生推荐或自荐的方式成立,再由老师对他们进行相应培训。工作坊成立后可以有几名小小管理员,结合各自的特点和特长,选择合适的岗位。要经过选拔—培训—带领—放手等环节,让学生的自信心和组织协调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招募成员:对于课程名称的确定,由各年级学生代表自己召开筹备会,明确课程的意义和实施程序,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发放“角落文化”主题申报表,后期学生根据自己申报的主题在校内进行宣传,制作宣传海报贴在橱窗内,招募成员。

展开讨论:工作坊成立后,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围绕“展我风采,争做五美少年”这个主题进行讨论,确定自己工作坊的行动目标和计划。

落实行动:根据行动方案,在辅导老师的协助下,各工作坊积极行动。

第三,师生合作。在角落课程的构建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去设计课程应是最重要的。把课程交给孩子自主去设计,让学生去帮助学生,既然给他们平台,给他们空间,给他们时间,就让他们在辅导老师适时适当的支持与帮助下开展工作坊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

4.全员参与:探索“角落课程”的实施策略

发挥儿童“天马行空”的思想,把课程交给他们,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课程中体验,在体验中乐观的品格得以塑造与提升。我们实践课程的推进方式是点线面结合,由班级(个人申报)——年级——全校,层层推进,时间为每周三的中午30分钟,每学期开展4次全校性的角落课程,班级和年级活动穿插其中,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

 

 

 

 

 

 

 

 

1)自主选择 ,营造和谐氛围

丰富的角落课程可能无需主题,它是开放的,动态的、生成性的。我们不必那么严格地去规范它。也许它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固定的内容,也可以没有考核与评价,学生自由组合,在角落里,在开发课程中不断建构自己的课程规范,孩子“三五成群”在学校任何角落,针对某个问题或话题展开交流,我们不必去打扰,只需“静待花开”。

校园一角作为校园建筑的固定环境,能给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感受。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校将组织学生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有待开发的角落空间,以小提案的方式给学校提设计建议,许多闲置的空间也许可以被挖掘出来。学校要专门召开学生“我的地盘我作主”校园文化布置讨论会,让学生代表各抒己见,并针的眼睛看世界,用儿童的想法来命名,而且可以随时根据主题变化、团队的变更更新名称,这样,给校园文化增添了无限的童趣、童味,给角落一个名字,还教育一份惊喜。

轻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孩子乐观品格形成的摇篮。乐观的品格是建立在一定的民主和自由度之上的,开放角落,让学生自由选择同伴、内容、呈现方式、角落(地点)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生生关系融洽,学生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天性得以释放,不受压抑,觉得快乐,容易促使乐观品格的形成。

2)风采展示,增加成功体验

有主题的角落课程可以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获得自信,体验成功,呈现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角落课程的主题也可根据学校大主题确定,由学生自己研究确定呈现方式,由孩子自己创设自己管理,辅导老师辅助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每个工作坊不定人数;课程开设时间一般是中午;角落不定,学校提供多个“角落”供学生选择,甚至每次可以换一个角落。

角落课程有着蓬勃生机,它给予学生希望与动力,彰显个性美丽的色彩。风采展示是学生自我成长的捷径,角落课程为孩子提供了精彩的舞台。学生可以在掬香亭开讲快意人生;水语亭中可以高歌一曲;桂花树下可以共叙同学情;每一处课程都是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的。同时,我们每年都将在开学和“六一”节前等时间搭建舞台,集中展示课程的学习成果。对孩子来说,老师和同学都是他们乐观品格形成中的“重要他人”,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赞赏和肯定他们的努力,可以增加他们的成功体验,从而获得成长自信,易于形成乐观品格。

3)激发兴趣 ,分享探究成果

探究类角落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在某个角落对某只小动物、某种植物、某个物理现象等进行摆弄和研究,在探究中进行智慧的碰撞,在自主合作中共享收获。坊内是同龄或混龄的伙伴,在每次活动中,他们志趣相投,共同研讨某一个问题,容易产生友谊,逐渐会成为好朋友,形成一个个成长共同体,这样,孩子就会更大程度地开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与小伙伴的探究合作和沟通中释放压力,找到力量,感受分享的快乐,感知人性的美好,从而更加自主自信。

    5.多维并举:实施“角落课程”发展性评价

我们将课题评价与学习动力激发、乐观品格形成等多维度有机结合,推动“立德树人”的评价机制的改革。结合“角落课程实施,研制“课程评价表”,向学生提出与个性张扬、善于表达、乐于展示等相应的评价要素,然后开展自我评价、工作坊内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与综合评价,重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情感、态度,关注学生个性与活动体验。

 

 

 

 

 

 

 

    学生搜集工作坊活动中体现自己收获与成长的相关材料(如书画作品、手抄报作品、摄影作品、微视频、活动照片、讲稿等),整理放入学校设计印发的“工作坊”成长体验档案袋内,记录与见证自己的成长轨迹。辅导老师要定期对工作坊进行过程性评价,引领学生开发、参与角落课程建设,培养乐观向上的品格。在最后的展示与表彰阶段,开展优秀工作坊、“五美少年”、优秀家长评比。

  6.家校合作:构建“角落课程”的资源平台

学生在开发“角落课程”过程中积极性较高,容易提出一些“奇怪”问题,辅导老师也不一定擅长,所以,我们需建立资源平台,除引入课程专家资源外,家长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实现“角落课程”师资队伍的多元化,促进家校合作,推进家校共育,提高德育实效。

学校应成立三级家长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其角落课程建设的支持作用;开设家长讲堂对孩子进行主题内容指导,开展家长志愿者行动,协助工作坊开展活动等,形成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机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人力资源辅助和智力支持。

(五)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

    本课题采用“顶层设计”的方式进行设计,采用“六管齐下”的方法进行建设与研究:一是营造人文环境,二是建设角落课程,三是建构实施范式,四是探索实施策略,五是实施发展性评价,六是建设资源平台。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构建角落课程,培养学生乐观品格。

2相关研究法。研究角落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观察、合作学习的相关性。

3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查阅大量资料,学生间互相交流,收集一定数量的体验日记。

 

(六)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时间:2021年6月至2021年10月

1)成立课题组,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

2)查阅资料,学习理论,明确研究思路,修改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3)组织课题组成员参与培训学习,在专家的指导下,完善和修订课题评审书,积极参与课题开题论证。

 2.第二阶段:探索和实施阶段

时间: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

1)制订明确详实的阶段实施计划;按方案进行实践研究。

2)针对角落课程的特点,组织学生设计,有效落实。

3)进行适应课题研究的环境改造。

4)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及探索,做好阶段性小结,形成“角落课程”的课题研究指南,收集、整理材料及资源包。

5)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完善、总结、提升完善课程的主体特色建设并完善德育评价体系。

3.第三阶段:完善和巩固阶段

时间:2023年10月至2023年11月

1)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的资料,对实施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总结表彰大会,推广应用优秀研究成果。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课题研究过程中不单要进行硬件建设,更要扩大和拓展“角落”的意涵,以期达到以物化人、以文提品的理想状态。我们的课题实施应该是开放式的建设、动态性的呈现,我们不仅重资源的挖掘,更重视资源动态性利用,结合学校“五美课程”体系,打造河滨小学“角落课程”的德育课题品牌,最终实现立德树人,为人生幸福生活和民族素质提升奠基。

    1.建成“角落课程”。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努力形成有主题、有体系、有操作、有评价的特色鲜明、行之有效、可资借鉴的“角落课程”,并结集出版。同时将以开放、互动的形式,达成特色鲜明的物型建设。

    2.建设“一支队伍”。课题研究目的之一在于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而课题研究又依靠教师队伍的支持与实施;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打造一支“德育辅导老师”队伍。

    3.打造成长共同体。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将建立一个个积极向上、勇于表达、乐于展示、个性张扬的学生成长共同体。

    新时代呼唤新德育,新德育需要新平台新范式,以儿童立场重新审视我们的德育,我们要用不断探求的精神赋予德育新的内涵,要与时俱进的寻找适合儿童良好品格体系形成的措施。申报德育课题,建设适宜河滨孩子品格发展的“角落课程”已纳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我们期待通过专家的引领,积极实行角落文化的品格研究,不断完善学生的优秀品格体系,让“乐观”洋溢在“美好学校”每个孩子的脸上。

(八)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责任人

阶段成果(限5项)

课题管理网站

网站

2018.12

吉小芳

角落课程实施细则与评价

实施方案

2019.3

 

活动案例集

论文

2019.4

 

角落课程展示观摩

活动展示

2019.5

郑彩霞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报告

2019.10

袁双龙

最终成果(限3项)

角落课程材料汇编

论文

2020.10

郑彩霞

结题报告

报告

2020.11

袁双龙

学生自主发展专题片

视频

2020.11

陈颖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先期调研和已有相关成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课题研究的现实基础和事实依据

(一)基于本校的办学理念

河滨小学坚持“人人争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成绩斐然。“人人争做最好的自己”,一是符合“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强调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二是符合“全纳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全员发展,“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落下”;三是符合“全面发展”的方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最好的自己”。

(二)基于学校的德育特色

多年来,我校坚持以生为本,坚持立德树人,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2018年8月在《江苏教育》封三刊发了我校《传承民族文化精粹 亮化学校教育特色》的专题报道,《江苏教育电视台》《江苏文明网》《常州教师教育》等媒体也分别报道了我校的育人活动,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红旗大队”、“江苏省红旗大队”、“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常州市德育特色学校”等多项省、市级以上荣誉。2018年被评为“常州市新优质学校”。创新德育工作的平台,更好的彰显学校办学理念,让儿童成为德育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是我们落实“角落课程”的出发点。

(三)基于传统的校本课程

河滨小学“五美课程”重在“点亮每个儿童的心灵,照亮每个儿童的未来”。在实施“五美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明确了河滨小学学生的发展目标,即培养“五美少年”,勤学美少年、俭行美少年、诚毅美少年、勇健美少年、才艺美少年。我们不断达成对儿童五彩斑斓世界的深刻诠释,因此,我们用五色(蓝、绿、黄、橙、红)文化来表征“五美课程”。我们对才艺课程红色文化的具体描述是,红色象征着才艺和个性,是每个孩子人生路上的奔放元素,意蕴着激情和张扬。因此,让儿童成为“角落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也是基于学校课程基础之上的拓展课程,张扬儿童个性,培养儿童乐观向上的品格。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从年龄上来说,参与研究的成员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他们基本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并已经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的经验。

本课题特别聘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李继锋校长和区教师发展中心王志忠老师担任本课题顾问,课题负责人袁双龙老师是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他是常州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从事德育工作多年,主持并参与过多个相关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孙菊、郑彩霞两位都是德育处的,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其他老师都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姚银花、陈颖担任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班主任;许福兰、蒋俊凤担任年级校本课程;吉小芳担任高年级班主任辅导员,有着丰富的活动经验;郭兰珍曾获常州市级、金坛区级的优秀班主任和辅导员称号。课题组成员老中青结合,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丰富,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从课题参与者的学术背景来看,我们这支研究团队有旺盛的精力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对新鲜事物反应快,并敢于尝试、勇于实践。另外,从他们自身的特长来看,有的擅长理论研究,有的擅长实践研究,有的擅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三、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四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在该课题研究周期内,本单位愿意为该项研究提供研究便利,如课题获准立项,本单位愿意根据课题研究所涉研究任务,提供适量的研究经费。

 

 

  

     

四、辖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五、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上一篇:课题开题论证书
下一篇:玩转乐高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