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中心>>课题管理>>区级课题>>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阅读实践研究>>课题材料>>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23/11/16 9:10:19阅读数:2677作者:王月琴
常州市金坛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备案课题(JT145YD—202204)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阅读实践研究》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执笔:常州市金坛区河滨小学 王月琴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现实意义
本课题立足于实践操作,运用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研究,积累有形的教育经验,构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阅读课程体系。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生命成长服务的教育意识,意在充分打造儿童全语言学习环境,改变当前阅读内容单一的方式,将全阅读理论与小学各学科素养提升进行有机结合,打造阅读文化,形成全时空阅读。通过主题阅读、跨学科融合阅读等全阅读模式来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2.理论意义
全阅读教育理念源自于西方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全语言教育理念。全语言教育是在维果茨基理论的影响下,以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倡开放式语言教学,他们提出:“语言是完整的,不是支离破碎的,不能被简单的分解为某种技能;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的学习是在完整的情景、真实的言语实践中形成的,语言经验渗透在全部的课程中;语言学习要与孩子的全部生活融为一体”。
我们认为,全阅读是通过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发散到其他各学科的阅读。以语文学科为主,整合其他学科,开展融合式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最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概念界定
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入全面深化阶段,新时代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正面临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挑战。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学生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都有其特定的表现。
全阅读:由语文学科为主的阅读研究活动逐步扩展到全学科,称“全阅读”。由语文学科教师为主,其他各科教师为辅,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按主题式阅读书单,开展学科跨界融通式阅读,充分实现学科素养。全阅读是一种教育哲学观,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的关于阅读教学的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的重要思考。全阅读的教学观认为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学科为基础,发展到其他学科。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阅读实践研究:树立“得阅读者得人生”的思想,“全阅读”不再就阅读而阅读,不仅仅在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本身,而在于践行“通过阅读的教育”,基于知识生长又超越知识生长,重视学生内在隐性素养的获得,重在引导学生体会书本中隐藏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培养学生阅读的核心素养。基于阅读又超越阅读,面向儿童未来人生的发展,引领儿童过有德性、有尊严的美好生活,实现全面发展,使儿童成为独特的精神自我与有活力的生命个体。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思想引领,以课堂为研究基地,进行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阅读实践研究。具体而言预期目标如下:
1.通过课题研究,力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与发展。
2.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增强课程意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3.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阅读课程体系,并探索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和评价机制。
四、研究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标,特作如下构想并付诸于实践:
1.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阅读内容构建研究
2.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阅读实施策略研究
3.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阅读评价机制研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认真学习其它课题中对全阅读的思考以及操作方式,借鉴有关小学语文教学中已开展过的全阅读实践研究的相关成果,了解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深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2.行动研究法 根据课题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整改,有归纳,使行动过程变成研究过程,包括计划、实施、反思和总结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3.个案研究法 选择教师的个案或课例的个案,去研究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力求产生一批可持续的、可模仿的课例。
4.经验总结法 以学生来源、教学发展水平等多维角度为参考点开展研究,充分关注学生现状,以学段为单位,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并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局部推广。
六、研究过程
本课题自2022年9月26日开题论证以来,我们紧扣研究目标,围绕具体研究内容,开展了稳步推进的研究活动。具体如下:
(一)进行调查研究,找准研究方向
2022年6月至8月,我们对学校学生阅读的现状和阅读的书目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阅读的内容、时间等方面。我们共发放问卷620份,回收有效问卷615份,占总数的98%。此外,我们还辅助以座谈和访谈的形式,获取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通过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在研究的前期,立足于语文的阅读教学,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相联,全方位对指向学科素养的全阅读进行实践研究。
(二)做好开题论证,明确研究内容
课题组成员在2022年的6月至2023年的2月围绕课题方案在制定和完善进行了三次研讨交流:第一次是各学科组教研组长研讨,确定研究方向,撰写了课题方案;第二次是邀请校教科室李晶主任、李云波副主任和教导处蔡文秀副主任进行开题论证,明确实施的可行性,修改和完善了课题方案;第三次是课题组成员和学校语文学科骨干老师、教科室领导进行座谈,具体探讨了实施的各项细则。
(三)组织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指向学科素养的全阅读实践研究,主攻是学科素养和阅读策略的研究。本课题从备案前期准备至今,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们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课题实施前的必要环节,并且在具体的实施中不断调整方案。
我们购买了《阅读教学教什么》《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讲谈》《阅读教学新视野》《基于学科素养的主题语境策略解读》等小学阅读教学专业理论方面的书籍,供大家阅读,并做到定期集中讨论学习,使得这些理论书籍充分发挥作用。每一次研究活动,都会有专人进行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学习。
(四)开展研讨活动,共享集体智慧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阵地,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特别重视阅读课堂教学研究。我们把课题研究渗透到日常的教研活动之中,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是先听研究课,然后学习相关的理论,最后进行评教、评学活动。
每学期,每位研究成员要在认真钻研低段阅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阅读内容,在组内上一节有质量的、能充分体现学科阅读素养的研究课。同时,我们还定期开展优秀课观摩,推荐一到两位有经验的教师上展示课。各学科教师观摩、评课,从中提炼出指向学科素养的全阅读的方法和策略。
(五)注重动态管理,做好课题推进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以“跟踪式”服务为主的动态管理,力求让每一位参与老师都能以经验为基础,以问题为切入点,以学习为保障,以实践为核心,以思考贯穿始终,使每一位参与研究的老师真正成为课题研究的主体,不断提高自自己的研究意识和能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阅读实践研究”团队。为了加强课题的常态化管理,经全体成员的商议后,我们拟定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对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保证了各项研究落实到位。
七、研究成果
(一)以生为本,初步开发各学科阅读课程
研究初始,发现儿童阅读存在的问题在于:阅读的被动化、缺乏阅读的兴趣、读物良莠不齐、功利性较强等,大多数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只是浅尝辄止,泛泛而读,儿童并且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读物。通过开发各学科阅读课程,可以提供相关阅读书目,强化儿童深入阅读的能力,开拓儿童视野,完善儿童人格人格教育。 (以高年级为例,见下表1)
表1 各学科阅读素养表(高段)
学科 | 阅读书目 | 与阅读相关的各学科素养 |
语文 | 课本快乐读书吧推荐相关书目及古诗文、名著、时文 | 调动儿童的文字的感知,让语言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得以发展,从根本上提高阅读能力和基本素养。 |
数学 | 《数学原来这么有趣》 《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 》 | 1.让儿童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进一步挖掘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楚公式的来龙去脉,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最便捷的解题方法。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类的相关资料,理解数学语言,建构数学方法的学习行为活动,同时获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知识的方式。 |
英语 | 《迪士尼英语分级读物》 《爆笑漫画学英语》 | 1.指导学生阅读与学习水平相适应的英文绘本或者文学原著,阅读这些原汁原味的作品,可以避免因译者的水平有限所造成的纰漏。 2.让学生直接体验到外语阅读的乐趣,尽享原作者思想的真实意愿的直接表达。 |
科学 |
《十万个为什么》 《昆虫记》 《动物百科》 | 1.通过阅读蕴含科学知识的文本,让儿童获取并掌握科学知识,达到拓展科学视野、建构科学理念的目的。 2.丰富小学生的科普知识储备,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
美术 | 《齐白石传 》 《构图的艺术》 | 1.通过视觉来阅读,培养一定美术作品赏鉴能力,能够读懂作品的含义。 2.让儿童在欣赏和叙述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审美情趣,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和美术作品等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
音乐 | 《生活在音乐中 》 《不莱梅的音乐家》 | 1.在阅读欣赏中让儿童在感受声律美的同时感受文字之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体验式学习。 2.启发儿童从多角度增进对音乐文化的了解和喜爱,在音乐表达中开阔文化视野。 |
(二)立足实际,尽力打造全阅读校本环境
全阅读理念认为阅读不只是认识世界的手段,更是目的,是生命存在的方式,是人类对人生意义的探求,是生活的内容。为了让所有学生都感知到全阅读氛围,必须构建全阅读的校本环境。
我校已创办35年,占地面积不大,校园校舍以及配套的阅读场所相对薄弱,深入开展阅读时缺少场所。但即使这样,我们也是尽可能地打造阅读校本环境。
1.校园环境育书香
我校把文化品味的环境创设作为全阅读建设中重要的一环,立志打造全方位的阅读氛围。我们在学校的各个角落设置了“悦读角”,学校的“春华园”、“小荷种植园”等处建设一些富有文化气息的小景点。在各个楼层设有阅读吧,配备专门的桌椅和读物,供学生课余时间随时可以阅读。阅览室前张贴学生推荐的新书和介绍阅读方法案例等。
2.班级环境助书香
教室里布置“图书角”,并为“图书角”取名。比如,小书虫、三味书屋等。设立关于读书的标语。比如“今天,你读书了吗?”“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图书角”书的来源分两部分。一是从学校图书馆借,二是由学生自己带书,每位学生捐一本以上的健康书籍进行交流阅读。给孩子们创设了最好的阅读条件,让孩子随时有书可读。
3.阅览室里藏书香
学校不断的丰富我校阅览室藏书的数量,使阅览室中的书目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览室每周对各年级有序开放,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在这里进行自由地借阅图书,丰富自己的阅读。
(三)聚焦路径,尝试整合跨学科阅读教学
1.内部重构整合:学科内要素联通
即围绕某一主题,指向每一门学科的学科素养、学习能力、整合路径,对学科内的素养点进行序列、结构的重整,形成一个学科内重组价值结构,具体分为同年级横向联通和不同年级纵向联通。
譬如语文学科的“内部重构”。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主题单元为例。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我们分为三个活动进行。
活动1:预习单元课文。预习要求:自学本单元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有的人》,试背《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查阅相关资料,初步认识鲁迅。
活动2::我读鲁迅作品。以《少年闰土》为核心,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读《好的故事》,并以资料的形式引入扩展阅读材料《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鲁迅作品及解读资料,初步认识鲁迅作品独有的语言特点,理解鲁迅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和责任情怀。
活动3:我读介绍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核心,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引入《有的人》及萧红回忆的鲁迅的文章,体会他人眼中的鲁迅。
这样对知识点和围绕“走近鲁迅”为主题阅读进行了重组与建构,而且实现了从“资源叠加”到“结构思维”的转化。
开展的数学学科的阅读,通过阅读数学绘本和数学课外书外,可以了解更多有趣的数学小知识,在思考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儿童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四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带领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数学原来这么有趣》这本书。书中生动有趣的讲述了运算的顺序,学生兴趣盎然,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获得了运算规则,效果较好。通过阅读,切合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从繁重的书写作业中解放出来了。
2.跨科重组整合:学科间领域打通
遵循儿童阅读口味的经典性和趣味性,精心选择要求阅读的学科视野应该是“全学科”。各个学科阅读的意义在于各学科的符号阅读。新课改持续深入推进以来,“去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倾向逐渐流行起来,但是各个学科的符号特征正是其学科存在的生命所在即在基于原有学科的独立性基础上,寻找两个或多个学科之间的共同点,使相关教学内容能够相互联系、融通共生。
以下是课题组研究的跨学科阅读案例。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推荐学生阅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课题组开展跨学科阅读整合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中感受《童年》的魅力,感受阿廖沙的从一个可爱、弱小、倔强的人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的历程。同时也从作品中感受俄罗斯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也流露出对善良、正直的劳苦人民的热爱、赞美之情。
表2
(1)语文学科——走近阿廖沙,品成长《童年》
活动1:阅读指导,把握方向
阅读课设置五个板块,分别是“聊童年”“知作者”“用方法”(包括读封面,获取信息;读目录,勾连情节;看插图,引发联想)“激兴趣”“做计划”。
活动2:思维导图,整合知识
绘制和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促进提高语文学习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过程。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发展。思维导图中清晰的分支和连线,体现了学生在梳理素材,选取重点,谋篇布局时的判断力,层级结构意识以及逻辑思考能力。
活动3:阅读小报,与书同行
阅读是反思性的理性活动,做阅读手抄报,可以提升小学生对读书的兴趣。阅读小报是阅读的延续,是阅读的享受。是一种很好的阅读展现形式,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
(2)美术学科——帮助阿廖沙,绘有趣花布
认识阿廖沙因染了一角桌布,被外祖父痛打一顿的画面令同学们触目惊心。在我国四川自贡和云南大理,扎染是广泛运用,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书中染坊是这个家庭重要的谋生方式,如何帮助阿廖沙将功补过?美术课上,结合六上美术教材中的《印花布》,学生阅读相关“非遗”资料,了解扎染。同时化身为染坊工人,通过自己的巧妙构思,在平平无奇的白布上渲染出了丰富多样的色彩,设计独一无二的扎染艺术品!
(3)科学学科——重逢“好事情”,探奇妙科学
房客“好事情”是阿廖沙认识的第一个知识分子。他超脱世俗,总是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探索奥秘,这也为阿廖沙打开了一扇科学的窗,教会阿廖沙从书中寻找力量和希望。科学课上,科学老师结合六上教材《制作汽水》,和“好事情”一样做起实验,研究小苏打和白醋能产生什么气体。
(4)音乐学科——跟随外祖母,舞异国风情
《童年》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那个时期诞生了许多音乐家。音乐中展现俄罗斯民族精神,和《童年》的主题一致的。在阿廖沙黯淡的童年里,外婆是最温暖鲜亮的一抹底色。外祖母极具热情的俄国风情舞蹈给阿廖沙带来快乐,她的乐观坚韧让年幼的阿廖沙懵懂地意识到:虽然我们无法选择生存的环境,但我们却可以选择怎么样去生活。音乐课上,同学们初步欣赏着俄罗斯音乐,阅读这个民族的相关资料信息,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本。
(5)心理健康学科——争辩童年磨难,思苦难成长
阿廖沙的童年遍布着磨难的泥泞,在这片泥泞中,他顽强地生根发芽。阅读完整本书,同学们对磨难有了更深的思考:磨难对生命成长有什么意义?生活是否需要磨难?应该怎样面对磨难?开展一场辩论,思辨的火焰在唇枪舌战之间熊熊燃烧。
通过跨学科阅读整合,依托真实的学习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能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跨学科阅读活动,建构完整的思维流,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各学科素养的提升。
(四)在研究期间,学生、教师和团队发生了变化
1.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边学习理论,边研讨探究,边进行课堂实践,自觉参加每一次的研究活动,或学习、或讨论、或开设公开课,课题研究扎实有序进行。
开展研究至今,我们共进行了8次活动,开设了校级及以上研究课5节、校级讲座2次。课题成员们积极撰写研究论文,截至目前共有6篇相关的论文发表或获奖。
2.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组集体商定学生阅读书目,学生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读了一些好书,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交流、消化,同时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语言习得训练,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有显著提高。
3.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水平
课题组的老师阅览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学习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了教学理念,对如何采取有效策略进行全阅读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课题成员们积极撰写研究论文,截至目前共有6篇相关的论文发表或获奖。
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实践提供经验和教训。研究中,我们有了诸多收获,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是对全阅读课程的理论支撑,我们深感研究中受到了理论知识欠缺带来的制约;二是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的一些特例,其阅读水平明显低于同龄人,阅读能力的提升过程较困难,我们缺乏有效的策略帮助其迅速提高;三是阅读评价方式主要以阅读交流为主,较难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阅读能力的真实状况。四是对于各学科的书目教师知道的还不是很多。
九、下一步研究计划
1.在前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深化课题研究,把教师的生成与学生的生成有效地融合起来,力争在阅读内容和方式上有所创新。
2.继续深入研究,重点完善学科核心素养的阅读实施策略。同时,进一步探索,找准较为合理的评价方式。
3.课题组成员亟待加强反思意识,用报告和论文的形式对课题进行总结,为课题结题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