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中心>>课题管理>>省级课题>>小学语文红色经典主题阅读教学研究>>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24/10/9 15:43:19阅读数:348作者:王琴
一、统编小学语文“红色经典”的阅读教学现状
1. 浅层阅读,学生难以深入体会红色革命精神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红色经典”与一般的红色读物不同,其具有鲜明的功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较侧重于识字写字教学,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阅读课文时略有些吃力,对文本的理解较肤浅,无法深入体会课文背后的革命精神。
2. 时代久远,学生难以引起对红色文化的情感共鸣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经典”,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但距离学生现在身处的时代久远,很难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内容丰富的教材中,学生更乐意阅读贴合生活、具有巧妙情节的课文。而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红色文化类的课文没有清
晰的认识,这使课程标准和课文编排的真正用意大打折扣。
3. 理解局限,教师对“红色经典”的价值缺乏认同
教师在面对“红色经典”的课文教学时,认为这类课文带有浓厚的历史主题,同时与现在生活环境相差甚远,学生不喜欢读,教师也不愿意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其中的精华部分一带而过,从而影响学生对此类课文的理解,导致学生对“红色经典”望而却步。
二、统编小学语文“红色经典”的阅读教学策略
1. 读与画相结合,引导正确价值观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在多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朗读优美诗歌的能力。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学习词语的重音和停顿,并从中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但小学生的感悟能力较弱,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因此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有关革命人士事迹的连环画。图画的生动性能够激发学生对人物的兴趣,有初步了解后,再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雷锋叔叔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关于雷锋叔叔事迹的连环画,再分组自由讨论雷锋叔叔的事迹,并表达愿不愿意和他做朋友。学生对雷锋的印象初步形成后,再让学生以对话的形式朗读课文,并带着感情来读出“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到底在哪里?”通过连环画来激发学生对革命人士事迹的兴趣,再经过反复朗读,加深对雷锋叔叔精神的感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读与思相结合,内化革命精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默读非常考验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这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厘清文章情节,导图的逻辑性能够集中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默读效率。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文章以一个女儿的视角讲述了父亲牺牲的过程。学生通过默读能够了解事件的经过,但容易忽略事件转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学生默读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边读边理清整件事情的过程,从导图中的各个情节出发,分析父亲在被捕之前做了什么事,并找出描写父亲动作、神态、语言、外貌的语句,感受父亲在被捕前后的整个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在默读之后再根据思维导图思考父亲前后的表现有什么差异——从不同的侧面去讨论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父亲,进一步探讨作者为什么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深入感受李大钊的精神品质。学生带着思维导图进行默读和分析课文,这能够打开学生的思路,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思考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3. 读与观相结合,传承优秀文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精读是略读的提升,而对课文中的重要诗词的鉴赏,往往是建立在对内容的细细品味中。“红色经典”的作品,除了通过精读感受作品激昂文字之外,还应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相关资料,从而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获得独特的审美情趣。如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的《七律·长征》中,学生在朗读课文后,再观看视频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然后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对红军长征的初步印象。再引导学生联系这首诗词,思考红军在艰苦的环境下是如何面对的,通过找出“不怕”二字来仔细体会,抓住“万水千山”来感受红军长征的难,细细体会“只等闲”所展现的气魄,思考为何万水千山这样强劲的自然之敌在红军眼中不过尔尔。通过视频中的真实画面与作者笔下的自信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红军“不怕”艰难阻碍的英雄气概。学生通过对真实历史的了解,再与对诗歌的前两联的精读相结合,被诗中的红军所展现出的风貌所震撼,对其中所呈现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进行鉴赏,继承优秀革命文化,丰富自身文化内涵。
4. 读与演相结合,感悟革命初心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部分“红色经典”作品的故事性很强,且主人公的年龄与学生不相上下,阅读起来容易引起同龄人的情感共鸣。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可以通过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还原课文的场景,从而加深对革命人物精神的理解。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的《小英雄雨来(节选)》中,最精彩的莫过于课文的第四部分,雨来和日本军官的斗智斗勇的场面让人看得感叹不已。文中对扁鼻子军官和雨来之间的斗争描写得十分生动,因此可先让学生一人模仿雨来,一人模仿军官,揣摩这些人物各自的神态与语气后进行分读,再请同学对此进行评价,最后将这一情景搬到讲台前,以课文的具体情节为剧本,同学们来当小演员,教室化为小剧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热情,活跃课堂的热烈气氛。演完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军的面前雨来能表现得这样勇敢呢?”激发学生对“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的爱国情感,回顾在被日军侵略的存亡之际,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尝试领悟革命初心,来提高对雨来的小英雄形象的认识。
5. 读与比相结合,坚定红色信仰
比较阅读是指通过寻找两篇及以上的主题相似的文本进行阅读,找出这些作品中的异同,来提升学生对作品的感知,体会同类作品表现出的情感。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黄继光》中,课文在描写黄继光英勇奋战时,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学生阅读后心中逐渐浮现出现了黄继光的形象。这时再通过与上节课所学的《小英雄雨来(节选)》中的雨来进行对比,圈出两篇课文中对人物描写的句子,发现两篇课文的不同之处,教师概括出篇课文的主旨,再让学生从两个人物之间的经历、性格、命运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不同的英雄在面对不同的环境时的选择,了解他们是如何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努力奋斗,交流彼此心得,讨论民族英雄一直坚定于心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