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中心>>课题管理>>省级课题>>小学语文红色经典主题阅读教学研究>>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24/10/9 15:25:38阅读数:214作者:王琴
第一课时
情境回顾,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要前往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曼听公园,开展一次令人难忘的红色之旅。请跟老师一起书写“难忘”这个词,看“忘”字上面是“死亡”的“亡”,表示“丢了”下面是心字底,在心里把一样东西丢了就是“忘”。“难忘”就是——难以忘记,忘不了。
2.你们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吗?(请个别同学分享)
3.我们进入曼听公园的大门,就能看到一个纪念碑和一尊雕像,走近雕像看看,认识他吗?(周恩来总理)亲切地叫叫他。
4.这尊塑像就再现了周恩来总理和西双版纳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场景。谁了解泼水节?(自由说)
5.接下来我们看一段人们过泼水节的视频,请你记住令你难忘的画面。(个别说)
6.视频里的人们用力把水泼向别人。我们也做做这个动作。被泼了水的人特别高兴。读读这两句话,读出人们的高兴来!
7.人们正在过泼水节,看泼这个字,把水泼到身上,什么就湿了?(头发)跟老师一起写下这个有趣的节日。(读)
8.这节课我们就回到1961年,和周恩来总理一起欢度这令人难忘的泼水节。(边补充课题中的“的”字边说)读课题。
任务一:初读课文 了解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让人难忘?请翻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书要求。
2.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人民的节日)用手势告诉老师,你在哪一段找到的?(第一自然段)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
3.傣族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节日风俗,傣族人每年都要过的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泼水节。傣族还有一些自己特有的民族物品。老师出示一些物品的图片,看看你能不能说出是课文中提到的什么东西。
4.这是什么?(象脚鼓)你们瞧,它长得就像大象的脚,所以叫这个名字。傣族人民敲起象脚鼓,其他人就会跳起孔雀舞。
5.第二个?(银碗)银在傣族人民心中是特别纯净的物品,很多人的生活用品都是用银制成的。所以,遇到重大节日,人们更加要拿出银制品来,银制的碗就是——银碗,银制的杯子是——银杯,银制的勺子叫——银勺。这些都是银器,漂亮的小姑娘还会用银制成首饰,脖子上戴——银链子,手上呢——银镯子、银环,头上插着的簪子是——银簪。这些是银饰,银制的装饰品。
6.第三个?(柏树枝)在《树之歌》里,我们学到过柏树,它是四季常青的一种树,而且它的名字和一百岁的“百”读音一模一样,所以柏树枝是一种代表长寿和吉祥的树枝。
7.最后这个红红的是什么?(凤凰花)颜色是:火红火红。课文中怎么描写的呢?读: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8.凤凰花每年的四五月开放,你们猜泼水节在几月份?(四五月份)凤凰花一年开几次?(一次)泼水节一年过几次?(一次)这就是哪个词?(一年一度)
9.老师考考你们:农历八月,天上的月儿圆啦,一年一度的(生:中秋节)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人们干什么?(提醒学生用一句话回答。)
10.正是因为这些节日一年才过一次,所以人们有一些特殊的风俗习惯。傣族人民最特别最盛大的节日也到了,我们再读一次,读出这种盛大和特别。
任务二:精读课文 走进泼水节
1.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哪一年的泼水节最令人难忘?(1961年的)课文中说这一年的泼水节最令人难忘,而且连用两个感叹句。请生读(评:我们对这一年的泼水节还不了解,所以读不出感觉来。现在就赶紧去看看。)
2.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课文哪里告诉我们?(来了一个特别的人物)你们了解他吗?(自由谈)他是开国元勋,新中国第一位总理,他和毛主席一样特别认真工作,常常工作到深夜。他还特别关心老百姓,所以老百姓特别敬爱他,亲切地称他为——周总理。(让学生来亲切地称呼一下周总理)人们特别特别爱戴他,还把他称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3.周总理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空来到了傣族,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1961年的泼水节。你们现在是傣族小朋友,高兴吗?欢迎他吗?课文哪一节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第三自然段)
4.这段话最长,也最难读,我们分句读,慢慢读。再读读这段话,数一数有几句话。(4句)开火车读读这四句话。读着这段话,你眼前有没有浮现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答)
师总结:读书就应该这样,边读边想象各种画面。把你们刚刚说的画面都放在一起,就是1961年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景!让我们用一组词串把这个热闹的场景记在脑子里。读一读前面两个词语,后面谁会填?(一片片花瓣、一声声欢呼/一阵阵欢呼)
5.读一读这些词,读出当时的画面(引导学生读得越来越激动、高兴)最后:一声声欢呼,大家都在欢呼什么?——“周总理来了!”
写字指导:
1.让我们和人们一起划起龙船,放起花炮,欢迎周总理的到来。
2.看“龙”和“炮”字。(教师范写:注意“龙”的笔顺;注意“炮”的穿插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