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中心>>课题管理>>区级课题>>基于“角落课程”乐观品格培养的实践研究>>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23/12/24 19:04:31阅读数:837作者:姚银花
教育就是让学生的生命科学地得到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让科学发展观渗入到校本课程的每个角落呢?
一、发展教学意识
对于校本课程,各地区、各学校都在探索研究课的定性,探索运用怎样的方式进行这门课的实验。因此,发展的不仅仅是教师对教材的认识、理解,还有对课程的认识等。比如,我校编写了《健康生活》的校本教材,最初准备《生命拒绝噪音》一课时,教师基本采用了说教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我们学校校本课程组的老师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是我们的教学意识没有发展起来。经过多次探讨以后,不管是校领导,还是实验老师,从意识上有了这样的认识:这门课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在亲自参与、实践的活动中,思想受到震撼,行为得到改变。如今,我们对待这门课程的态度是: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二度开发等还在发展之中。
二、发展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引导、指导的作用,且须做到得体、得当、得法。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理念,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但是,这种关系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比如在《我会感恩》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表达着自己对家长的歉疚和感激,作为教师,我们也在反思着自己的行为,我们也是有父母之人,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又尽了多少的孝心,对父母的恩情又铭记了多少,这样的课堂,受到震撼的还有我们教师自己。我们一个老师上完这课后深厚感触地说:“孩子们知道给父母洗脚,但我到现在还没有为我的父母洗过一次脚呢!今天回去一定要先给父母做一顿饭菜!”我们在设计如何教育孩子的教学,在孩子得到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也被教育着。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以往师生关系的全新受教育关系。
三、发展教学内容。
校本教材仅仅是个载体,是教育的切入点,教材背后蕴含了多少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细心挖掘,发展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在教学《饮食与健康》一课时,明确了教学思路,就是明白“病从口入”这个常识,进而养成健康、安全的饮食习惯。但我在教学时慢慢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些食物、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疾病,但是有些食物不能直接导致疾病,表现病症。但是对身体的危害是缓慢的,例如:一些洋快餐,饮料等。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时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纳入了对垃圾食品的学习。垃圾食品,主要是油炸食品,包括“肯德基”等洋快餐,此类食品热量高,含有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质,经常进食易导致肥胖,是导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最危险食品,还有烧烤类食品,冷冻甜点包括冰淇淋、雪糕等。此外,垃圾食还有罐头类食品、腌制食品、加工的肉类食品、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果脯、话梅和蜜饯类食物等。这些内容学完以后,学生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孩子们这样写道:我无法相信,我最爱的肯德基竟然是垃圾食品,通过学习这课,我找到了我一个劲发胖的罪魁祸首——肯德基,这些食物中多的是热量,而缺少的是各种维生素,怪不得我的个头不见增高,而身型越来越宽,我还是个女孩子啊!我恨“肯德基”!我再也不吃外国人的这种垃圾食品。我要痛下决心,改掉吃这种洋垃圾的习惯!
四、发展教学资源
校本课提倡进行资源的二度开发,最初,我认为二度开发资源,就是在家长中间进行挖掘,但经过实验,才发现我们的身后是一个社会,一个包罗万象的社会,家长中间有能提供给我们专业知识的,也有能对孩子进行思想引导的。但我们忽略了没有很高文化水平,没有学历的家长同样是我们的资源,例如:卖菜的家长,他可以给我们讲解怎样辨别新鲜蔬菜,怎样识别自然生长和使用过催化剂的蔬菜。
此外,教学资源还可以从我们身边去挖掘,例如,教孩子学会感恩,身边很多的人就需要感谢,比如我们的门房叔叔,他的付出是有目共睹的,只要能感受到普通人的好,就会懂得感恩所有的。
孩子是发展着的,我们的教育是发展着的,我们在发展中教育,我们教育孩子发展,这样教育科学发展观就渗透在了校本教育的每个角落中,这样的教育才是助推教育整体前进的,也是整个教育群体收益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