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坛区河滨小学

红色经典诗词阅读教学浅探 ———《 七律 · 长征 》 教学例谈

发布时间:2023/12/8 10:20:14阅读数:396作者:王琴


20227,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2年安徽省学前和义务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的通知》(皖教秘〔2022331),黄山市教科院小语室组织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文化内容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笔者选取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七律·长征》参赛且获市级一等奖。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与反思,笔者探索出红色经典诗词阅读教学的几点可操作性策略,现分享出来与大家交流互鉴。

一、红色经典诗词教学与音乐的交融

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向来有着音乐的陪伴,常表现出“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相融境界。

所以,笔者在教学红色经典诗词时,大胆尝试在教学中融入与红色经典诗词有关的音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最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红色经典诗词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其领悟力,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诗人之间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融。以《七律·长征》教学为例,笔者在课始和结课两个环节分别播放音乐《七律·长征》《

菩萨蛮·大柏地》,不仅符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还深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其在如梦如醉的音乐声中开启、结束学习之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使他们对毛泽东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保持积极踊跃的情绪,为其后续学习毛泽东诗词做好了鲜活的铺垫,使其拥有了强有力的动机。

二、红色经典诗词教学与诵读的交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增强朗读指导,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境界和形象,获取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识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想、境界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诗词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取丰富的审美感受。现仍以《七律·长征》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时采取梯度阅读的策略,设计了五次诵读,每次诵读各有具体目标,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聚焦“只等闲”,以读悟“诗魂”唐代诗人杜牧曾说“凡为文以意为主”,诗词之要,“立意”为先。《七律·长征》这首诗,立意之“新”,立意之“高”,立意之“精”,全聚焦在“

只等闲”这三字“诗魂”上。因此,笔者在新授课程伊始,就引导学生“一针见血”地紧紧抓住“诗眼”,通过引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朗读形式,纲举目张、提纲挈领。笔者在设计教学时,以“只等闲”为明线,以“远征难”为隐线,在朗读中随着各个诗句不断聚焦、

不断复现。朗读只是诗歌教学外在的手段,其核心要义是指导学生读出“诗魂”之所在———诗人的气魄就聚焦在“只等闲”这三个字上。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了立意之“新”:毛泽东看待问题、提出观点的思维见解和角度视野有新意,伟人基于更高站位而有新的视野、基于更新视角而有新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立意之“高”:“登泰山而小天下”,全诗给人以登高临远、气势磅礴的感觉,诗人站在更高的高度谋篇布局、整体构思,让具体事物所处的空间更大、更广,让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一些无足轻重的矛盾,在空落中找不到安放之所,自然而

然地消化掉、融化掉。学生体会到了全诗立意之“精”:让人能够一眼看到“诗魂”,突出重点、抓住要点、聚焦“只等闲”,体会毛泽东看待问题、表达感情的精准性和独到性。这样的精准,不是面面俱到的长篇赘述、泛泛而谈的浅显表达,而是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诗的主旨,通过朗读涵养了学生看待问题的眼光、认识事物的层次。

()借夸张修辞,品长征精神

《七律·长征》的颔联写红军在山中行军,以五岭、乌蒙山代表“千山”。课堂上,师生合作读并提出问题:颔联的哪两个词写出了山之绵延起伏、巍峨雄伟,哪两个词又将它们写得极其渺小?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逶迤”“磅礴”极言山之大,“细浪”“泥丸”又极言其小。笔者紧接着抛出问题:针对同一事物,前面极言其大,后面又极言其小,反差极大,造成了一种奇崛的艺术效果,这是一种怎样的修辞手法?自然而然地引出学生的答案———夸张。笔者紧追不放:这样的艺术手法起到怎样的效果?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理解了红军藐视困难,敢于挑战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不仅如此,笔者还通过出示图片引发对比鲜明的视觉冲击,使学生体会到“

逶迤”“磅礴”这两个形容词极其准确生动,把两个庞然大物形象地描绘了出来。颔联的功力更见于后面的“腾细浪”“走泥丸”,在突然无限缩小中爆发出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神摇目眩,

为之惊叹。这两句诗显示了人的精神力量,在一大一小的反差中展示出一个广大空间,写出一个旷远境界———远可以引起人的想象,由有限通向无限,想象出一个巨人正站在高山之巅昂首天外,把目光投向更远之处。在课堂上,笔者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如何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上一篇:梅兰芳蓄须
下一篇:小学语文红色经典主题单元群文阅读实践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