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中心>>课题管理>>备案课题>>递进式教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的践行研究>>活动过程>>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25/5/30 16:30:42阅读数:120作者:薛冬平
案例:我们一起远航—船 (康振)获金坛区大单元设计比赛一等奖
常州市小学美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主题 | 让我们一起远航--《船》 | |||||||||||
学科 | 美术 | 学段 | 5-6年级 | 年级 | 五年级 | |||||||
大观念 | 造型、设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
基本问题 | 如何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在作品上。 | |||||||||||
单元学习目标 | 1. 了解船的历史与基本结构,认识古今中外船的造型特征,并能表现出来。 2. 创作出具有某项特征的并有一定美感的船的造型。 3. 理解船的造型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 |||||||||||
单元评价方案 | ||||||||||||
单元表现性任务 | 单元任务评估要点 | |||||||||||
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和不同媒材,塑造一艘有一定美感的船,感知航行过程中遇到的奇特内容。 | 1. 初步感知船的来源和基本知识,能创造性地联想并运用新媒材、新方法设计制作船。 2. 在完成塑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设计意识。 3. 对美术学习保持好奇,愿意表达想法和感受,并尊重和理解他人看法。 | |||||||||||
单元结构设计 | ||||||||||||
学习阶段 | 学习任务 | 小问题 | 学习活动 | 学习评价 | ||||||||
第一阶段 古人的智慧 ( 1课时) | 发现各时期的船 | 船的外型和材料都有什么变化? | 1. 看一看,中国各历史阶段的船。 2. 欣赏外国历史上的船。 3. 观察分析船的外形和材料的变化。适时讨论船和汽车的区别。 4. 将自己喜欢的古代船只的造型描绘下来。 | 1. 初步了解国内外不同时期的船的造型和材料,见证历史的更迭。 2. 能表现出立体的效果,丰富画面内容。 3. 初步分析古代船只的造型、功能。 | ||||||||
第二阶段 多样的船只 (1课时) | 表现现代生活中的各种船只 | 应对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还有哪些不一样的船吗? | 1. 观察江河湖海中不同功能的船只。 2. 未来生活中还会有哪些特殊的船。 3. 描绘或设计一艘现代船只。 | 1. 船只的造型上体现出明显的功能。 2. 船只的设计充满想象,也相对符合生活实际。 | ||||||||
第三阶段 用泥制作船 ( 1课时) | 用泥塑的方式表现船只 | 你的泥船有哪些功能? | 1. 感受与重温泥塑的基本方法。 2. 合理安排顺序制作船的船身、上层建筑、甲板、动力系统等。 3. 突出你的船的特征。 | 1. 制作出稳固的泥船。 2. 船体能体现出部分特征。 3. 能主动寻找合适的方法制作泥船。 | ||||||||
第四阶段 船的场景 ( 1课时) | 你驾驶船只远航的途中会遇到的人、事等场景。 | 你想表现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在哪里? | 1. 说一说驾驶船只的种类以及会遇到的人和事。 2. 小组讨论,丰富场景内容。 3. 用多种媒材、构图表现主题。 | 1. 对构建想象的场景有自己的想法,能创造性地进行构思与构图。 2. 主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 | ||||||||
《让我们一起远航—船》单元递进式结构图 单元表现性任务:塑造一艘有一定美感的船,感知航行过程中遇到的奇特内容。 | ||||||||||||
单元教学过程摘要 | ||||||||||||
一、学程节点 启航-走近历史的船 相关准备:展现水网的我国实景地图,世界地图等。 1. 最初的船。 问题导入,古人是怎么过河的。欣赏《独木舟》,感受船的基本外形。 2. 历史长流中的船。 知名历史人物或事件引导,观察船的外形区别。认识到在不同的需求下,船的功能与外形是有变化的。 3. 船的基本结构。 观察古代船只的外形,初步了解内部结构,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媒材、方式描绘一艘自己喜欢的古代船只。 创新-感受现代的船 相关准备:不同功能的现代船只图片。 1. 感受环境与背景。 根据同学们当前的经验,展现一些现代常规的军事、商业船只,如航母、潜艇、货轮等。 再展现一些特殊功能的船只,感受它们的功能对外形的影响。 2. 展望未来的船只。 小组讨论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特殊船只。教师适时出示场景,引导学生分析当前船只的功能。 3. 设计新颖的船只。 说一说自己想设计的船只的功能,外形特征,并把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出来。
实践-制作泥巴的船 1. 欣赏不同方法制作的船造型 初步感受不同造型的船的制作方法,感受泥板、泥条、泥点等媒材以及泥刀、泥拍等工具在泥塑船制作过程中的运用。 2. 制作泥塑的船 微视频展示泥塑船的制作过程,感受过程中的重难点。能够区别出不同功能船只的造型特点,船身稳固,适当添加镂空等细节。
起航-发现梦想的船 1. 故事导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用《格列佛游记》典型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远航后发生的事情、发现的事物的兴趣。引导学生叙述自己对远航情景的想法,教师适时引导发散。 2.小组讨论,丰富场景内容。 组长确定主题,对“驾驶什么样的船”、“路上会遇到什么天气”、“遇到什么奇特的场景”、“遇到的有趣的人物”、“你想对这些内容怎样构图”进行简单的讨论。 3. 用多种媒材、构图表现主题。 学生可以合作描绘小组讨论的内容,也可以自己进行创作。可以描绘路途的风景,也可以描绘目的地的事件。
二、“学境”空间 高年级学生已经对船只的历史、水域的地理分步、船只功能的设计等有了初步的意识,对船只航行路途的有趣情景有了强烈的向往。在单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分区布置世界地图、中国地域图、船的不同种类图片等,对学生的船只形象思维的建立与发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学力”养成 关注小组讨论的形式与结构,轻度干预小组讨论的过程,促进小组讨论的正常进行。 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交往能力,面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价值观上的表达能力等。
四、“学评”一致 本单元基于表现性任务达成思考表现性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评价的次数,及时给到学生适当的反馈,教师可以适时用拍照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创作场景、创作成果,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