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坛区河滨小学

案例:让我们一起远航--《船》 康振

发布时间:2025/5/30 16:30:42阅读数:120作者:薛冬平


案例:我们一起远航—船 (康振)获金坛区大单元设计比赛一等奖 

常州市小学美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主题

让我们一起远航--《船》

学科

美术

学段

5-6年级

年级

五年级

大观念

造型、设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基本问题

如何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在作品上。

单元学习目标

1. 了解船的历史与基本结构,认识古今中外船的造型特征,并能表现出来。

2. 创作出具有某项特征的并有一定美感的船的造型。

3. 理解船的造型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单元评价方案

单元表现性任务

单元任务评估要点

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和不同媒材,塑造一艘有一定美感的船,感知航行过程中遇到的奇特内容。

1.  初步感知船的来源和基本知识,能创造性地联想并运用新媒材、新方法设计制作船。

2.  在完成塑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设计意识。

3.  对美术学习保持好奇,愿意表达想法和感受,并尊重和理解他人看法

单元结构设计

学习阶段

学习任务

小问题

学习活动

学习评价

第一阶段

古人的智慧

1课时)

发现各时期的船

船的外型和材料都有什么变化?

1.  看一看,中国各历史阶段的船。

2.  欣赏外国历史上的船。

3.  观察分析船的外形和材料的变化。适时讨论船和汽车的区别。

4.  将自己喜欢的古代船只的造型描绘下来。

1.     初步了解国内外不同时期的船的造型和材料,见证历史的更迭。

2.     能表现出立体的效果,丰富画面内容。

3.     初步分析古代船只的造型、功能。

第二阶段

多样的船只

1课时)

表现现代生活中的各种船只

应对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还有哪些不一样的船吗?

1.  观察江河湖海中不同功能的船只。

2.  未来生活中还会有哪些特殊的船。

3.  描绘或设计一艘现代船只。

1.     船只的造型上体现出明显的功能。

2.     船只的设计充满想象,也相对符合生活实际。

第三阶段

用泥制作船

1课时)

用泥塑的方式表现船只

你的泥船有哪些功能?

1.  感受与重温泥塑的基本方法。

2.  合理安排顺序制作船的船身、上层建筑、甲板、动力系统等。

3.  突出你的船的特征。

1.  制作出稳固的泥船。

2.  船体能体现出部分特征。

3.  能主动寻找合适的方法制作泥船。

第四阶段

船的场景

( 1课时)

你驾驶船只远航的途中会遇到的人、事等场景。

你想表现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在哪里?

1.  说一说驾驶船只的种类以及会遇到的人和事。

2.  小组讨论,丰富场景内容。

3.  用多种媒材、构图表现主题。

1.  对构建想象的场景有自己的想法,能创造性地进行构思与构图。

2.  主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

《让我们一起远航—船》单元递进式结构图

单元表现性任务:塑造一艘有一定美感的船,感知航行过程中遇到的奇特内容。

单元教学过程摘要

一、学程节点

启航-走近历史的船

相关准备:展现水网的我国实景地图,世界地图等。

1.     最初的船。

问题导入,古人是怎么过河的。欣赏《独木舟》,感受船的基本外形。

2.     历史长流中的船。

知名历史人物或事件引导,观察船的外形区别。认识到在不同的需求下,船的功能与外形是有变化的。

3.     船的基本结构。

观察古代船只的外形,初步了解内部结构,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媒材、方式描绘一艘自己喜欢的古代船只。
 
 

创新-感受现代的船

相关准备:不同功能的现代船只图片。

1.     感受环境与背景。

根据同学们当前的经验,展现一些现代常规的军事、商业船只,如航母、潜艇、货轮等。

再展现一些特殊功能的船只,感受它们的功能对外形的影响。

2.     展望未来的船只。

小组讨论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特殊船只。教师适时出示场景,引导学生分析当前船只的功能。

3.     设计新颖的船只。

说一说自己想设计的船只的功能,外形特征,并把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出来。

 

实践-制作泥巴的船

1.     欣赏不同方法制作的船造型

初步感受不同造型的船的制作方法,感受泥板、泥条、泥点等媒材以及泥刀、泥拍等工具在泥塑船制作过程中的运用。

2.     制作泥塑的船

微视频展示泥塑船的制作过程,感受过程中的重难点。能够区别出不同功能船只的造型特点,船身稳固,适当添加镂空等细节。

 

起航-发现梦想的船

1.  故事导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用《格列佛游记》典型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远航后发生的事情、发现的事物的兴趣。引导学生叙述自己对远航情景的想法,教师适时引导发散。

2.小组讨论,丰富场景内容。

组长确定主题,对“驾驶什么样的船”、“路上会遇到什么天气”、“遇到什么奇特的场景”、“遇到的有趣的人物”、“你想对这些内容怎样构图”进行简单的讨论。

3.     用多种媒材、构图表现主题。

学生可以合作描绘小组讨论的内容,也可以自己进行创作。可以描绘路途的风景,也可以描绘目的地的事件。

 

二、“学境”空间

高年级学生已经对船只的历史、水域的地理分步、船只功能的设计等有了初步的意识,对船只航行路途的有趣情景有了强烈的向往。在单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分区布置世界地图、中国地域图、船的不同种类图片等,对学生的船只形象思维的建立与发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学力”养成

关注小组讨论的形式与结构,轻度干预小组讨论的过程,促进小组讨论的正常进行。

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交往能力,面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价值观上的表达能力等。

 

四、“学评”一致

    本单元基于表现性任务达成思考表现性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评价的次数,及时给到学生适当的反馈,教师可以适时用拍照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创作场景、创作成果,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收获。

 














 


上一篇:教研活动:美丽的新花布
下一篇:已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