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坛区河滨小学

周学记:教育部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发布时间:2024/10/17 9:26:15阅读数:191作者:衡亮


9月26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对于一些地区在新学期将中小学课间活动时间由10分钟增加到了15分钟,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在会上表示,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等,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天保证一节体育课,另外课后再锻炼一个小时,保证每天两个小时,全面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王嘉毅表示,课间从10分钟到15分钟,虽然是个“小切口”、具体的小问题,但它的意义非常重大,它延展的是“五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体现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他表示,课间时间延长,是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有效抓手,要让孩子动起来、跑起来、活动起来,特别是让孩子多见阳光,在阳光下多奔跑、多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让他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通过种种努力,着力破解“小眼镜”“小胖墩”等问题,让学生更加健康阳光。在机制保障方面,扎实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将进一步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调动部门资源,协同社会力量,在医教互促、体教互融、家校互动、社教同频等方面加强联合,共同担负起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

伴随着此次教育部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新政的落地和中、高考体考制度的逐步完善都在诠释着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孩子们在课间真正“走出去”、让体育老师不再“生病”已成为大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体育锻炼的形式上却仍旧存在应试痕迹。中小学校园内具体该怎么开展长达2小时的体育活动?还需要从科学角度来分析:
首先从医学和体育学角度来说,10岁之前的青少年儿童并不适合接受高强度的专项体育运动训练,应以体适能训练为主,并尽可能在此过程中发现儿童的身体特点和特长,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奠定基础。另外,根据多项科学研究发现,多项中国民间传统游戏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大脑发育和心智发展。

因此,如果课间场地和时间条件有限,可以开展一些对场地要求不高的体育游戏活动,如丢沙包、挑小棒,或者学生自创的一些桌面游戏;如果场地较为宽敞,可以让学生开展模拟跳绳、原地开合跳等活动;要是走廊等活动场地开阔,或者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到达操场,可以开展丢沙包、滚铁环、跳皮筋、踢毽子、跳房子、编花篮等中国民间传统游戏活动。

人体的生长是从微小的量变到根本质变的复杂过程,而影响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就包括运动因素,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回报的健康投资,而从最基础的课间和校园体育课做起就非常重要。

如果盲目增加体育锻炼时间至2小时只是流于形式或是以应付体考为目的,那么孩子在16年、几千小时课间的学生生涯中,根本掌握不了哪怕一项运动技能、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大脑发育,从而对学习成绩起到消极影响。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提出,我国中小学亟需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体育锻炼监测和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以此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正常开展,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上一篇:周学记:筹备学校运动会的一些注意事项
下一篇:周学记:课间升级!15分钟让孩子走出教室,动出活力,玩回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