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9/8 7:45:28阅读数:153作者:王旭
为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近日,以常州市优秀教师李晶为领衔人,多名年轻教师为成员的“常州市优秀教师城乡牵手行动”读书沙龙活动顺利举行。活动以“读进去,用出来,走下去”为核心,通过书籍分享、经验交流与工作规划,为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
各抒己见,碰撞智慧火花
在读书交流分享环节,参与此次城乡牵手行动的河滨小学与指前实验学校的年轻教师们,结合自身阅读的教育书籍,分享感悟与实践思考,展现出蓬勃的教育热情与扎实的专业积累。
王娟娟老师围绕《做有温度的教育》分享心得,她提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学生,兴趣都是学习的驱动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兴趣点,同时耐心倾听学生想法,用温暖的教育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这一观点引发城乡教师的强烈共鸣。
王琴老师以《正面教育》为切入点,聚焦班会课问题解决模式,建议城乡教师引导学生成为问题解决者。她表示,城乡学生在成长中都会遇到各类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案,能培养其独立思维与责任感,这一方法适用于不同教学场景。
曹贝老师解读《教育的减法》时,从教师与家长双重视角展开。她提到,城乡教育环境存在差异,教师需为学生“减负”,回归教育本质;同时要引导家长避免焦虑,尤其是乡村家长,减少不必要的课外压力,让学生拥有更多探索空间,促进全面发展。
王雨婷老师分享《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时,特别关注“作业”这一教学环节。她认为,作业不应是学生的负担,城乡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作业,思考作业对学生而言是压力还是助力,让作业真正发挥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作用。
杨雅茹老师和徐萌老师均选择《教育的魅力在于生活》,却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杨雅茹老师强调体验式学习,建议城乡教师打破课堂局限,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比如乡村教师可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城市教师可结合城市生活场景,让教育更贴近生活。徐萌老师则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自然延伸”,认为城乡教师要善于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将生活与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陈烁老师在《致教师》的分享中提到,“教育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教育”。他表示,无论面对城市学生还是乡村学生,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至关重要,城乡教师都要用心关怀学生,关注其情感需求与心理健康,用爱搭建教育桥梁。
徐婕老师结合《人与讲台》,提出“用脚步丈量家校距离”的理念。她建议城乡教师加强家校沟通,尤其是乡村教师,可通过家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城市教师也需与家长密切配合,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同时强调教育需“慢下来”,遵循城乡学生不同的成长规律,给予足够的成长时间。
徐永婷老师分享《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后进生转化案例,她以数学教学为例,提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存在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找到其兴趣点,通过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这一实践经验为城乡教师提供了宝贵参考。
戴颖老师围绕《素养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以一节音乐课为例展开分享。她表示,城乡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在教学中注重核心素养培养,比如乡村学校可结合本土文化开展音乐教学,城市学校可引入多元艺术资源,让每一位学生的潜力都能得到挖掘。
领衔规划,明确行动方向
在学期工作安排环节,本次常州市优秀教师城乡牵手行动的领衔人——河滨小学教科室李晶主任,为活动注入了更多专业力量与清晰方向。
首先,李晶主任分享了自己的暑期阅读心得。她结合多本教育经典著作,从城乡教育差异、青年教师成长路径、学生个性化培养等方面,与在场年轻教师交流感悟。她提到,城乡教育各有优势,优秀教师要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年轻教师汲取书籍智慧,弥补城乡教育短板,实现资源互补。
随后,李晶主任以热门动画《浪浪山小妖怪》为生动比喻,解读青年教师成长的“真经”。她表示,参与城乡牵手行动的年轻教师,就像“浪浪山小妖怪”,在成长中会遇到城乡教学差异、教学经验不足等挑战,但只要明确目标、坚持学习、勇于实践,就能在城乡教育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价值,练就过硬的教学“本领”。
最后,李晶主任详细解读了本学期“常州市优秀教师城乡牵手行动”的工作安排。她介绍,后续将开展城乡教师结对帮扶、优质课例共享、教学问题共研等活动,组织年轻教师深入乡村学校听课、授课,同时邀请乡村教师走进城市优质课堂交流学习;还将搭建线上交流平台,方便城乡教师随时分享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难题,确保行动扎实推进,切实助力城乡教育协同发展。
此次常州市优秀教师城乡牵手行动读书沙龙活动,不仅为城乡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更让年轻教师在书籍中汲取成长力量,明确了服务城乡教育的方向。相信在李晶主任的领衔下,青年教师们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带着教育热情与专业素养,在城乡教育的沃土上深耕细作,为常州市城乡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